医保谈判:创新药的“宠儿”与“进院难”
元描述: 深入分析2024年医保谈判,探讨创新药成为医保目录“宠儿”背后的利好政策,但也揭示了创新药“进院难”的困境,并从专家角度提出应对策略。
引言: 2024年的医保谈判已进入关键阶段,备受关注的专家评审环节已结束。今年,国家医保局以创新性为重要指标,支持优质创新药优先优价进入医保,这无疑为创新药企带来了巨大机遇。然而,尽管创新药成为医保目录的“宠儿”,但“进院难”的困境仍然存在。本文将深入探讨创新药在医保谈判中的机遇与挑战,并从专家角度分析破解“进院难”难题的策略。
医保谈判:创新药的“宠儿”
近年来,国家医保局每年都会对医保药品目录进行调整,形成了“每年一调”的动态调整机制。这种机制的改变,让一些疗效确切、特别是最新上市的创新药可以被及时纳入医保目录,这对创新药以及创新药企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。
回顾过往,医保谈判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:
- 连续6年纳入744个药品,其中谈判新增446个,覆盖了目录全部31个治疗领域。
- 2023年,143个目录外药品参与谈判或竞价,121个谈判或竞价成功,平均降价61.7%。
- 25个创新药参加谈判,其中23个谈判成功,成功率高达92%。
- 肿瘤治疗药物持续更新,2023年的目录中肿瘤靶向药数量已达74个,而2017年以前,目录内没有肿瘤靶向用药。
2024年医保谈判的规则与去年基本相同,继续看好创新药以价换量。 过去的8轮针对创新药的医保药品谈判数据显示,首次入选的创新药品,价格平均降幅基本都在40%-62%之间,绝大多数创新药进入医保之后实现了以量换价,销售额大幅增长。
创新药“进院难”:最后一公里障碍
尽管医保谈判为创新药打开了大门,但“进院难”的问题仍然存在。许多创新药,尤其是国谈药,在进入医保目录后,却无法顺利进入医院使用,面临着“最后一公里”的障碍。
导致创新药“进院难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- 政策不完善: 创新药价格较高,在医保按病种付费政策下,可能会增加病种的费用,影响医院及时采购和使用。
- “国考”药占比限制: “国考”中涉及药占比,叠加药品零差价等政策,医院购进的药品实际上变成了医院的成本。
- 无形障碍: 尽管“国考”中已经将创新药剔除,但还是会有一些无形的障碍,阻碍创新药进院。
破解“进院难”难题:专家建议
面对创新药“进院难”的困境,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:
- 完善政策: 针对创新药价格较高的问题,可以考虑建立单独的支付机制,将创新药纳入单独的目录,进行单独支付,避免影响医院的整体费用。
- 优化“国考”指标: 针对“国考”药占比限制的问题,可以考虑将创新药从指标计算范围中剔除,或制定针对创新药的单独指标。
- 加强医院管理: 医院要及时召开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,将新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纳入医院的药品使用目录。
药企布局:创新是关键
面对医保谈判、集采等各项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推进,医药企业应该如何布局,以抢占并维持市场份额,实现可持续发展?
- 转向创新: 对于一些有抱负的企业来说,应当转向创新,研发一些“first-in-class”药品,或者是“fast-follow”的“best-in-class”药品。
- “腾笼换鸟”: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,一些仿制药企业可能会被兼并、整合,创新药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。
总结:
创新药在医保谈判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。政策的支持和“以价换量”的模式,为创新药带来了发展空间,但也需要克服“进院难”的困境。药企应抓住机遇,积极研发创新药物,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,推动医药行业健康发展。
常见问题解答 (FAQs):
1. 医保谈判中,创新药的平均降幅是多少?
首次进入医保的创新药,价格平均降幅基本都在40%-62%之间。
2. 创新药进入医保后,销售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
绝大多数创新药进入医保后,实现了以量换价,销售额大幅增长。
3. 创新药“进院难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主要原因是政策不完善、"国考"药占比限制以及一些无形的障碍。
4. 如何破解创新药“进院难”的难题?
专家建议完善政策,优化“国考”指标,加强医院管理。
5. 药企应该如何布局才能在医改中取得优势?
专家建议药企转向创新,研发“first-in-class”或“best-in-class”药品。
6. 医保谈判对医药行业有哪些影响?
医保谈判促进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,推动了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使用,并为患者提供了更实惠的治疗方案。